會議現場(12月20日攝)。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供圖
12月20日,國際玉米種業高峰論壇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行,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旨在充分了解目前國內外玉米種業的發展現狀,加強國內外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種子企業在玉米種質資源創新、玉米育種技術、科技轉化等方面的經驗交流,深化種質資源交換、育種、科技轉化等領域的合作。
玉米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玉米品種同質化嚴重、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變弱,已成為糧食生產的危險因素。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資源利用是玉米遺傳育種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解決我國玉米品種同質化問題的重要途徑。云南省及東南亞國家有著豐富的熱帶玉米種質資源,挖掘、利用這些資源,對于解決云南省玉米品種同質化、提升種業發展和糧食安全水平至關重要。
近年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緊緊圍繞支撐和服務“三農”這一根本任務,全力抓好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擔當起云南省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首席專家番興明研究員帶領玉米科研團隊,將拓寬玉米種質基礎、豐富玉米遺傳多樣性作為工作核心,創制出大批玉米種質新資源,并已累計向國內外發放玉米種質1萬多份次,為全球玉米育種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和重要的遺傳材料。
論壇中專家進行線上和線下聯動交流(12月20日攝)。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供圖
同時,該團隊主持完成的項目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云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1項、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7項,團隊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合作30多年,2016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截至目前,該團隊培育出優良玉米新品種50多個,植物新品種權和專利授權20余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據不完全統計科技成果累計應用1.4億畝,新增產值超過170億元。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遺傳育種團隊2015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優秀創新團隊,2022年批復建立農業農村部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
論壇中,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玉米與小麥改良中心、老撾農林部農業投資司、泰國植物育種與作物繁殖協會等機構的院士和專家以及國內外相關種子企業負責人就《中國玉米育種與基因工程》《玉米種質的基因組特點》《玉米遺傳改良和種質資源創新》《玉米增產基因的挖掘》等多項研究成果進行分享和交流,研討國內外玉米種業的發展現狀與創新進展,助力玉米研發國際合作,深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推動糧食安全發展找出新思路、探索出新方法、提出新舉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