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7gs4b"></rp>

    2. 云南頻道

      【云南故事·初心】佤寨奏響幸福曲

      2021年12月28日 08:54:01 | 來源:新華網

      司莫拉晨景(12月6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清晨,薄霧從山間涌起,陽光在云縫中透出絲絲光亮,伴隨著太陽升起,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村民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司莫拉村依山而建,是一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佤族村寨。如今,在各級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改變 從除舊開始

        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10多年前,三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家清可不這樣認為。那時候這個“幸福的地方”是另一番景象?!跋目治萋┯?,冬怕寒風吹,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這個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是司莫拉曾經的寫照。

      拼版照片:上圖為司莫拉曾經的村內道路(資料圖)。新華網發(騰沖市清水鄉供圖);下圖為如今的司莫拉進村道路(12月4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趙家清參過軍,做過輔警,2010年開始擔任三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這個工作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沒這么簡單?!壁w家清回憶,由于村里老一輩人守舊思想根深蒂固,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很難贏得大家的信任,“他們不相信你的一些理念,還會給你潑冷水?!?/p>

        趙家清沒有放棄。在通過深入開展走訪摸底后,他和當地村干部一起分析三家村貧困原因,探索脫貧致富的路子,制定了“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提升人居環境”為主要內容的任期目標規劃。

        趙家清配強村組干部隊伍,制定嚴格作息時間——24小時輪班制,讓群眾每時每刻都能找到組織。但一段時間后趙家清發現,他們每天都是忙于“幫群眾寫個證明,把材料往上報一下”這樣的事情上,沒有真正帶領群眾去發展。

      趙家清在司莫拉(12月5日攝)。新華網 郭康 攝

        村子如何發展?趙家清首先盯準了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群眾把進村道路、飲水、通電等問題先解決。

        于是趙家清挨家挨戶溝通講解。白天處理村民事務、到鄉鎮協調,晚上進村入戶,掌握村情民意,每戶村民家至少要去4次以上。村委會離他家不到2公里,趙家清卻經常來不及回家吃飯,村委會成了他的半個家。

        2014年以來,通過爭取資金、引導村民投工投勞等形式,司莫拉短時間內完成了道路硬化,人畜飲水等工程,為佤寨發展奠定了基礎,再通過整合“民族文化示范村”“美麗鄉村”等項目,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下,實施了“農改?!薄胺鲐毎簿印薄皫锩币约按迩f環境整治、村內道路硬化、人畜飲水等工程。司莫拉變樣了,村民們也開始認可這個年輕的書記了。

        發展 用旅游來抓

        司莫拉土地零散,村民收入主要靠種地或外出務工。脫貧攻堅以來,黨中央出臺各項政策,推動各地實施精準扶貧,發展特色產業脫貧。當地政府經過多次調研,決定利用司莫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元素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帶動土特產、餐飲、住宿等業態多元化發展。2017年,全村如期脫貧。

        要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旅游,就要把資源整合起來。2020年6月,村里成立了司莫拉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采用“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每戶村民都能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昂献魃缇酆腺Y源做好做美大環境,再引領村民發展各類業態?!壁w家清說。

      羅愛艷打掃客棧(12月4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村民羅愛艷是合作社的一員。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她告別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不僅開起客棧、售賣土特產,還當上講解員,為游客介紹家鄉的美食美景和巨大變化。她介紹,村里游客量最多的時候一天4000人次。

        “現在已經很幸福了,但還是要努力奮斗,過上更好的日子?!绷_愛艷說。

        團結 讓鄉村振興

        司莫拉村是一個以佤族為主的村寨,同時還生活著漢族、景頗族、彝族等群眾?!案髅褡逡袷褡岩粯泳o緊抱在一起”……這樣的標語寫在村中顯眼處。

        人心凝聚,司莫拉的發展蒸蒸日上。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司莫拉構建產業聯結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將群眾團結起來、產業集聚起來、民族文化傳承保護起來。

      羅轉娣在司莫拉幸福餐廳工作(攝于12月4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夜幕降臨時,漢族村民羅轉娣常常會和其他村民一起唱歌跳族。

        10年前,剛嫁入村子的羅轉娣性格內向,隨著鄉村旅游發展,羅轉娣不僅學會了茶藝,也不怕與人交流了。如今在“幸福餐廳”務工的羅轉娣,盡管時常忙得飯都吃不上,但她卻十分熱愛這份工作,“丈夫在身邊,孩子在眼前,很幸福!”

       趙加熬在清掃道路(攝于12月5日)。新華網 郭康 攝

        67歲的村民趙加熬的幸福值也在不斷增加,自從7年前回鄉做保潔,他見證了村莊環境的變化,“不僅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還能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感覺很舒心!”

        “各民族群眾在這里同吃同住同樂,民族團結的種子早已種在了每個人心中?!壁w家清說,讓群眾與村莊同富裕、同振興,基層黨組織就要發揮好作用,用黨建引領澆灌出民族團結之花,讓群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完)


      出品人:王 江

      監 制:李 霞

      統 籌:羅春明

      編 導:趙普凡

      攝 影:趙普凡、郭康

      航 拍:董正東

      剪 輯:趙普凡

      撰 稿:范芳鈺

      外 聯:邵維岑


      鳴 謝:

      中共騰沖市委宣傳部

      騰沖市融媒體中心

      騰沖市清水鄉


      中共云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新華網云南頻道

      聯合出品

        往期回顧

        【云南故事·初心】大鼓敲響基諾山

        【云南故事·初心】中老鐵路上的奮戰

        【云南故事·初心】無量山深處的堅守

        【慶祝建黨百年特別策劃】云南故事|百年誓詞,云嶺為證!

        【云南故事·“六一”特別策劃】聽“媽媽”的話

        【微紀錄·云南故事】“選礦能手”黃道軍:在千淘萬漉中錘煉匠心

        【微紀錄·云南故事】灘地管理員——守護洱海的那一抹橙

        【微紀錄·云南故事】洱海邊有群上海來的“治水人”

        【微紀錄·云南故事】“單腿村醫”李紅奎:拄著拐杖去行醫

        【微紀錄·云南故事】畢懷中:一條腿也要闖出脫貧致富路

        【微紀錄·云南故事】金沙江邊種柳人

        【微紀錄·云南故事】鄉村教師農加貴 一師一校堅守“麻風村”34年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13481310396871
      中文字幕av在线A片
      1. <rp id="7gs4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