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剛在寫書法(3月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攝
????云南麗江,清晨還帶著些許寒意。
????黑龍潭公園內,和志剛已開始晨練,微風吹過,他的袖口隨風擺動。這一幕倒與他的網名“兩袖清風”頗為相配。
????“災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生活失去勇氣”“身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人生失去目標”……對自幼失去雙臂的和志剛來說,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他的人生——經歷不幸后重拾生活的勇氣,失去雙臂后找到人生的目標。運動員與書法家這兩個身份,將和志剛的人生雕琢成了一部活脫脫的“勵志大片”。
麗江古城內的書香味
在熱鬧的麗江古城,總有不少人會為一個與這份熱鬧有些出入的地方駐足——和志剛書齋。
吸引人目光的,是掛在店內剛毅中透出清秀的書法作品,也是書齋主人和志剛寫書法的方式——用口咬著毛筆來寫。待他完成書寫后,人們便會毫不吝嗇地送上掌聲,和志剛也樂在其中。在他看來,這是這個世界對他的善意,也是一直激勵他前進的動力。
和志剛在寫書法(3月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攝
和志剛喜歡寫遒勁堅毅的字體,也會探索如何寫出小孩子喜歡的字,因此剛進書齋就能看到一個小巧可愛的“?!弊?。他也會為了鍛煉耐力寫《陋室銘》等字數較多的作品。
再往里,可以看到和志剛的另一段人生——殘疾人運動員。得過32枚殘運會金牌的他,將自己運動員生涯的精彩影像掛在了書齋內,如果說這段人生經歷錘煉了他的毅力,那么他對書法的堅持便是對這份毅力的延續。
是從何時開始和志剛有了這份執著,并書寫出不一樣的人生?故事要從他11歲那年說起……
人生從11歲開始
和志剛寫過一本名為《假如上帝還我一雙手》的自傳,第一章節便是“人生從11歲開始”,這也是他失去雙臂的那一年。
和志剛在寫書法(3月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攝
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白沙鎮,一個靠近玉龍雪山的鎮子。雪山下,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愛踢球的孩子,和志剛也是其中之一。兒時的和志剛熱衷于和小伙伴玩耍,爬高上低。一天,他去和小伙伴們踢球,一旁的箱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為了證明自己的膽量,他做了一件危險且改變他一生的事——摸變壓器。
就這樣,和志剛失去了雙臂。他也曾消沉過,迷茫、不愿社交??煽粗鵀樗钊莶徽沟母改?,他變得要強起來,“這一切是我自己調皮造成的,我還有什么資格讓父母這么操心?”
和志剛在書法作品上蓋印章(3月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攝
在父親的鼓勵下,和志剛開始練習用口咬著筆寫字,為努力回歸校園做準備?!疤y了,不是一般的難!”用口咬筆的時間長了,牙齒疼得受不了,連吃飯都很困難,但他明白自己沒有任何退路,“甚至寫字流出來的口水都強咽下去!”歷經日復一日的苦練,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志剛已寫得一手好字。
書法讓和志剛重拾生活的信心,而體育為他的人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和志剛說,那時并沒有集中的訓練,都是靠自己堅持早起鍛煉,有時訓練場地甚至就在田間。1984年,和志剛代表麗江市參加了云南省殘疾人運動會,獲得了400米、800米、跳遠三枚金牌。當年,他又代表云南省參加了中國第一屆殘疾人運動會,并獲得400米金牌。
拼版照片:和志剛曾是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發
回憶起比賽經歷,和志剛依然保留著一份驕傲,在9年的運動員生涯中,他在各級各類殘疾人運動會中,共獲得32枚金牌,包含田徑、游泳等多個項目。
不愿停下的腳步
和志剛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和志剛將學習目標對準短視頻制作,通過一個多月的學習,現在已經能咬著手機觸屏筆剪輯自己寫字的視頻,并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
通過平臺,他發現與自己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拔蚁矚g能夠鼓勵身邊人的書法作品,也希望我的人生經歷可以鼓勵更多人?!背酥?,他還琢磨著學習網絡直播,并給自己定下了“漲到十萬粉絲”的目標。
由于身患腰肌勞損、關節炎等病痛,和志剛練字的時間比從前減少了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前許多可以自己完成的事也必須依賴別人,但他依然樂觀面對生活,“無論是我的人生經歷,還是我的書法作品,希望都能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人帶來一些光亮!”
?
出品人:韓海闊
監制:李霞
統籌:羅春明
編導:趙普凡
攝影:趙普凡
剪輯:李浩
撰稿:柴靜
外聯:李寧 和潤仙
?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