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7gs4b"></rp>

    2. 圖片新聞
      • 超級大樂透
      • 超級大樂透

      【微紀錄·云南故事】重度癱瘓青年饒萬春的“萬個春天”

      2022年06月21日 09:00:18 | 來源:新華網

        “我相信美好,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寶豐鄉金麥村青草屋小組,大山頂上,全村最高處的一戶農家小院里,饒萬春仰面躺在床上,雙眼盯著斜上方用竹棍和卷筒紙固定著的手機,右手撐著一個鐵制文具盒,用電容筆在手機上敲下一段段文字。

        饒萬春今年31歲,6歲時罹患肌肉萎縮,一開始還能堅持上學,11歲喪失站立和行走能力不得不輟學在家,14歲時雙腿徹底失去知覺,只有頭部和雙手可以小范圍地活動。自此,饒萬春的人生陷入了“嚴冬”,“人生被‘凍結’了,站不起來,動不了。孤獨,自卑,絕望?!?/p>

      饒萬春的母親幫他擦身體(4月13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攝

        饒萬春的家人,卻從未放棄他?!拔覀冋伊撕芏噌t生,吃了很多藥,花光了積蓄,也沒能控制住病情。我多希望得病的是我,我替兒子受苦?!闭f起饒萬春,母親饒菊芬眼含淚水,話語里全是關愛和心疼。

        饒萬春臥床以來,除了無微不至的照料,哥哥嫂子還把家中的“財政大權”交給了他。在饒萬春的床頭,放著一個木制小箱子,嫂子楊橋花告訴我們,家里賣羊、賣魔芋的錢,還有值錢的家當都在里面,“我們就是想讓他寬心,讓他知道他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員,不是什么拖油瓶?!?/p>

      哥哥嫂嫂帶饒萬春去縣城(4月13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攝

        家人的關愛,給了饒萬春活下去的勇氣;而寫作,則給了饒萬春活下去的希望。

        2017年8月,饒萬春在網上認識了一個殘疾人乒乓球運動員,她努力訓練、認真比賽的拼搏精神,瞬間點醒了在床上渾渾噩噩躺了多年的饒萬春,“與其在床上等死,還不如拼一把!”

        認識到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標后,饒萬春想了很多,最終決定嘗試寫點東西?!拔抑挥蓄^和手可以小范圍地活動,能做的也只有寫寫劃劃了?!?/p>

        自此之后,只要身體不疼痛,饒萬春就在家人的協助下架起手機,用電容筆在屏幕上敲敲打打。剛開始的時候,幾個小時下來,也只能敲出幾十個字。不僅如此,對于小學都還沒畢業的饒萬春而言,別說寫得好,要寫通順都難。

      饒萬春在寫作(4月12日攝)。新華網 李浩攝

        寫什么?怎么寫?如何傳播出去?幾年下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饒萬春和家人。2020年6月,一家人帶上饒萬春,到云龍縣殘聯求助。

        了解到一家人的困難,云龍縣殘聯干部張艷霞沒過多久就給饒萬春找了線上的寫作訓練營,一段時間下來,饒萬春明顯感覺寫作順暢了不少。在張艷霞的建議下,饒萬春開通了頭條號,把文章傳到互聯網上,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帥氣的網名——“饒小帥弟”。

        和很多同齡人一樣,饒萬春也是個“體育迷”,尤其愛看籃球賽,“現在都還記得小時候拍籃球的感覺,要是能再拍幾下該多好!”他也有喜歡的影視演員,房間里貼著好幾張胡歌的海報,“他演的每一部電視劇我都很喜歡,尤其喜歡李逍遙那個角色?!?/p>

        病魔的摧殘,讓饒萬春連打籃球這樣再簡單不過的愿望都無法實現,更別提像影視劇中的俠客那樣瀟灑地四處闖蕩。他將所有的體驗與感悟、希冀與愿望,都化作文字,通過互聯網,掙脫“凍結”的身體,飛出小院,飛出大山。

      饒萬春看籃球賽(4月12日攝)。新華網 李浩攝

        《難以忘懷的小學》《母親》《我的前十年》《細胞發芽了 春天還會遠嗎》《每一個孤獨的人 心里都向往著一個窗外的世界》……開通頭條號以來,饒萬春筆耕不輟,去年共發布了100多萬字,盡管文筆還相對稚嫩,內容也有些冗長,但饒萬春文字中傳遞出的不向命運屈服、勇敢追求夢想的精神,感染了眾多網友,粉絲最多的時候達1.9萬。

        最讓饒萬春自豪的是,他的筆耕不輟,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去年一年里,稿費和粉絲打賞加起來,有1萬多塊錢。饒萬春用這些錢給父母買了新衣服,還特意送了200塊錢給外婆,每到趕集的日子,他也總拿出一些錢來,給小侄子買玩具和零食?!斑@是我人生第一次賺錢,非常高興,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價值!”

      母親推饒萬春曬太陽(4月13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攝

        在頭條號實現“變現”后,去年年底,饒萬春卻出乎意料地注銷了賬號,“我構思了一部小說,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小說的創作上,希望通過這部作品,離我的‘作家夢’更近一些?!绷私獾金埲f春的情況,當地作協也伸出援手,幫他修改文稿,指點寫作技巧。

        饒萬春告訴我們,為了幫自己提高寫作能力,作協的老師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取名“萬個春天”。如同這個群名一樣,幾年來,在被“凍結”的人生里,饒萬春用筆耕不輟,再造了“春天”。

      殘聯工作人員看望饒萬春(4月13日攝)。新華網 李浩攝

        “聞著春天的氣息,朝著萬個春天的方向大踏步前進?!币驗轭净技膊?,饒萬春迄今為止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大理下關,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自己的“作家夢”,帶上父母一起,到昆明、麗江、香格里拉,甚至是北京去看一看。(完)

      ?

        出品人:韓海闊

        監制:李霞

        統籌:羅春明

        編導:趙普凡

        攝影:趙普凡 李浩

        撰稿:念新洪

        剪輯:李浩

        外聯:黃曉英

        往期回顧

        【微紀錄·云南故事】“生命強者”的精彩人生

        【云南故事】“大山村醫”和她的“民聲藥箱”

        【云南故事】南方小鎮里的冰雪夢想

        【云南故事·初心】云嶺“慢火車”

        【云南故事·初心】佤寨奏響幸福曲

        【云南故事·初心】大鼓敲響基諾山

        【云南故事·初心】中老鐵路上的奮戰

        【云南故事·初心】無量山深處的堅守

        【慶祝建黨百年特別策劃】云南故事|百年誓詞,云嶺為證!

        【云南故事·“六一”特別策劃】聽“媽媽”的話

        【微紀錄·云南故事】“選礦能手”黃道軍:在千淘萬漉中錘煉匠心

        【微紀錄·云南故事】灘地管理員——守護洱海的那一抹橙

        【微紀錄·云南故事】洱海邊有群上海來的“治水人”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627874
      中文字幕av在线A片
      1. <rp id="7gs4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