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象、拜象、接象、送象.....18日,在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班老鄉,佤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貢象節”,民間佤族原生態風情文化展示、舂粑粑、千人載歌載舞等精彩活動于當日舉行。
“貢象節”活動現場(4月18日攝)。新華網發(滄源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生活在云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亞洲象(資料圖)。新華網發(云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供圖)
滄源班老鄉地處云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森林覆蓋率高達82.38%,這里也是野生亞洲象的棲息地之一。在這里,每年潑水節后的第三天,當地人都要過“貢象節”。
人們抬著大象走遍班老的每個村寨(4月18日攝)。新華網發(滄源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這一天,人們用竹篾扎三頭大象和一只老虎,并抬著它們走遍班老的每一個村寨。而每到一個村寨,寨子里的人都要出來拜象、敬象、向大象施禮。除了給山里的大象送去甘蔗、玉米和芭蕉等食物,人們還會在儀式上唱祝詞,祝愿大象繁衍后代。
“貢象節”活動現場(4月18日攝)。新華網發(滄源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關于“貢象節”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在遙遠的年代,班老一帶佤族的祖先叫達嘎,在遷來班老之前,居住在很遠的勐冒山頂上,那里氣候寒冷,土地貧瘠,生活十分艱苦,是大象引領著族人找到班老這片肥沃的土地,并在此開辟家園。
生活在云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亞洲象(資料圖)。新華網發(云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供圖)
在佤族傳統文化中,大象是佤族的有力幫手。如今,佤族人民把“貢象節”的習俗與愛護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聯系在一起,代代相傳,教育子子孫孫與自然和諧相處。(完)(康靜 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