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法分子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出現以防疫為名盜轉客戶資金的新型詐騙方式:犯罪分子冒充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線上防疫流調,采取誘導、暗示等手段,逐步取得個人身份證號、銀行賬戶及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進而盜轉客戶賬戶資金。在此,工商銀行云南省分行提醒消費者:在個人信息提供上,要樹立警覺意識,謹守底線思維。
培養獨立識別意識,增強風險判別能力
犯罪分子實施的新型詐騙往往結合時下社會熱點問題、群眾關切事件,利用人們的焦慮、焦急、恐懼等心理,構建“疫情流調”“刷單返利”“偽裝公檢法恐嚇”“網購退單”等場景誘騙客戶。因此,遇事要有警覺意識,對于陌生電話或非官方渠道要求提供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敏感信息或借款轉賬的行為的,要做到不輕信,不提供額外信息,不點擊陌生鏈接,并及時通過安全規范的官方渠道咨詢確認;對于自稱親友的,可通過視頻、見面或向共同熟悉的親友核實真實身份,如存疑或無法確認應果斷拒絕。
掌握基本金融知識,堅守安全底線思維
金融消費者享有受教育權,自覺掌握金融知識、提高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認知能力是保護自身權利的基本保障。消費者要注意:熟悉金融消費者八項法定權利,強化權利和責任意識;掌握相關金融服務政策,關注自身權利義務,有效保障合法權益;學會正確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自助渠道業務辦理的流程和技巧,安全享受金融智能服務帶來的便利;注重個人信息保護,熟悉電信詐騙、偽卡盜刷、反洗錢等非法金融活動的常見手法及應對措施,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樹立依法維權理念,熟知正規、合法的維權渠道與方式,做到依法理性維權。
樹立正確金融觀念,養成良好金融習慣
當前,金融創新快速推進,消費者要樹立起科學正確的消費觀、理財觀、安全觀,做到量入為出的消費,堅信高收益必然面臨高風險,摒棄僥幸心理,提升自身“免疫力”,構筑金融安全防線。(完)